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特斯拉(Tesla, Inc.)2025年第一季度(Q1 2025)財報的數據與分析整理摘要 - xAI Grok整理

手上特斯拉持倉,而且近期低點以來,仍每天一點點的持續買進,昨天美股收盤後拉公布的最新財報,利用xAI搜尋並做了點整理,放在這裡做記錄,也給自己持倉做信心加持。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以下是根據特斯拉(Tesla, Inc.)2025年第一季度(Q1 2025)財報的數據、分析與亮點總結,結合了來自網絡和X平台的公開信息,並以簡潔的方式呈現。請注意,財報數據以美元為單位,部分數據來自推測或非官方來源,需謹慎參考。


---

### **財報數據概述(Q1 2025)**

- **總收入**:193.35億美元,同比下降9%,低於市場預期(約211億美元)。[](https://www.nasdaq.com/market-activity/stocks/tsla/financials)

- **淨利潤(GAAP)**:9.34億美元,同比下降39%。

- **每股盈餘(EPS)**:0.27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0.39美元。

- **汽車交付量**:336,681輛,同比下降13%,低於市場預期的360,000-377,590輛。[](https://www.cnbc.com/2025/04/02/tesla-tsla-q1-2025-vehicle-delivery-and-production-numbers.html)

- **毛利率**:約15.9%(投資者共識預測)。

- **營業利潤率**:4.2%(投資者共識預測)。

- **自由現金流**:0美元(投資者共識預測)。

- **現金儲備**:369億美元(投資者共識預測)。

- **儲能部署**:未明確披露具體數字,但2024全年預測為49.5 GWh,Q1應為部分貢獻。


---

### **財報分析**

1. **汽車業務表現疲軟**:

   - 交付量下降13%,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 平均售價(ASP)下降,因促銷和降價策略壓縮利潤率。

     - 庫存積壓,顯示需求放緩。

     - 品牌危機,部分歸因於CEO馬斯克的政治言論引發的消費者抵制,尤其在歐洲市場(市場份額從17.9%降至9.3%)。[](https://www.cnbc.com/2025/04/02/tesla-tsla-q1-2025-vehicle-delivery-and-production-numbers.html)[](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汽車業務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競爭加劇(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比亞迪等品牌)以及全球貿易關稅影響供應鏈成本。[](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2. **能源業務亮眼**:

   - 能源儲存(Powerwall、Megapack)業務增長強勁,利潤率高。2024年能源業務貢獻15%的毛利,預計2025年進一步擴張,特別是中國Megafactory投產後。[](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能源業務成為抵消汽車業務下滑的重要支柱。


3. **全自動駕駛(FSD)與Robotaxi前景**:

   - 馬斯克宣布2025年下半年將在德州奧斯汀推出付費無人監督FSD服務,首批20-30輛Robotaxi已開始運營測試。

   - FSD和Robotaxi被視為長期增長潛力,預計成為高利潤率的新收入來源,但短期內仍需技術和監管突破。


4. **挑戰與風險**:

   - **品牌價值損失**:據Brand Finance報告,2024年特斯拉品牌價值下降150億美元,美國和歐洲銷量分別下降5%和10%。[](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政策風險**:美國新政府對電動車補貼和充電網絡的資金削減可能影響市場需求。[](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全球貿易緊張**:美國對中國、歐洲和加拿大的關稅可能推高原材料成本,影響利潤率。[](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tesla-set-report-drop-q1-deliveries-weak-demand-musk-backlash-2025-04-02/)[](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庫存與產能**:生產下降16%,部分工廠因Model Y改款升級而暫時停產,短期內影響交付效率。[](https://www.cnbc.com/2025/04/02/tesla-tsla-q1-2025-vehicle-delivery-and-production-numbers.html)


---

### **財報亮點**

1. **Model Y改款與產線升級**:

   - 特斯拉在全球四個工廠同時完成Model Y改款產線轉換,堪稱行業首創,顯示製造能力的強大靈活性。[](https://x.com/Tesla/status/1914776240621228131)

   - 新款Model Y預計將重奪「全球最暢銷車型」地位,馬斯克對此表示樂觀。[](https://www.cnbc.com/2025/04/02/tesla-tsla-q1-2025-vehicle-delivery-and-production-numbers.html)


2. **能源業務增長**:

   - Powerwall和Megapack業務的高利潤率為財報注入正面動力,預計2025年儲能部署將顯著增長。


3. **Robotaxi早期進展**:

   - 奧斯汀的Robotaxi網絡已啟動小規模測試,標誌著特斯拉向無人駕駛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4. **市場反應**:

   - 財報發布後,特斯拉盤後股價一度上漲5.39%,反映市場對利空出盡的樂觀情緒,以及對馬斯克回歸特斯拉運營的期待(他表示將減少在政府效率部門的時間)。


---

### **未來展望**

- **2025全年預測**:

  - 汽車交付量預計約173萬輛,低於此前預期的20%-30%增長目標。[](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tesla-set-report-drop-q1-deliveries-weak-demand-musk-backlash-2025-04-02/)

  - 儲能部署預計達49.5 GWh,能源業務將持續成為增長引擎。

  - 計劃推出更平價的電動車型(預計2025年下半年投產),以應對競爭和需求疲軟。[](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tesla-set-report-drop-q1-deliveries-weak-demand-musk-backlash-2025-04-02/)[](https://medium.com/%40nambos3rd/tesla-full-year-2024-analysis-a-review-of-actual-performance-my-financial-forecast-41ee70091b5a)

- **長期潛力**:

  - FSD和Robotaxi的商業化可能在2026年推動收入增長,分析預測2026年Q1收入或同比增長25.7%。

  - 中國市場的擴張(上海Megafactory和新車型)將是關鍵,但需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

### **投資者與市場觀點**

- **看多觀點**:長期投資者看好FSD、Robotaxi和能源業務的潛力,認為當前股價波動是短期陣痛,利空已部分反映在估值中。

- **看空觀點**:分析師(如Wedbush的Dan Ives)稱交付量表現為「災難」,品牌危機和競爭壓力可能持續拖累短期業績。[](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tesla-set-report-drop-q1-deliveries-weak-demand-musk-backlash-2025-04-02/)

- **市場情緒**:財報後股價反彈顯示投資者對馬斯克回歸和Robotaxi進展的信心,但結構性挑戰(如淨利縮水和現金流轉負)仍需警惕。


---

### **結論**

特斯拉Q1 2025財報顯示汽車業務面臨顯著挑戰,交付量和收入低於預期,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受挫。然而,能源業務的強勁增長和Robotaxi的早期進展為未來提供了希望。投資者需權衡短期風險(如競爭和政策不確定性)與長期潛力(如FSD和低價車型)。建議密切關注4月22日的財報電話會議(已更名為「公司更新」),以獲取更多關於Robotaxi和低價車型的細節。

=======================================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特斯拉(TSLA)2025年第一季全體員工會議的重點摘要 - xAI Grok3整理

其實網路上已經有不少會議影片,也有翻譯成中文字幕

筆者看完整個影片後,的確就是公司會議,老闆感謝並說明各部門達成的目標/績效(講到某某部門達成什麼,員工鼓掌歡呼),以及公司未來願景等。

比較建議觀看整個過程,如果只看摘要、或是部分KOL的感想,會覺得是直銷大會那種整場很嗨、好像會覺得他是在員工激勵大會、教大家抱好特斯拉股票

抱好公司股票這段只是馬斯克在講公司發展願景的一部份順帶穿插的,這個玩笑佔整個會議一個多小時裡面占不到1分鐘

但真的就是公司會議,馬斯克也很冷靜,後面的員工、外來人士提問,他都認真思考一下、回答,一如他的過往風格

如果看過馬斯克的其他訪談、或有關他的書(馬斯克傳)之類的、以及這次會議,大概就知道他講了不少笑話,滿多都是很冷的...馬斯克自己講一講自己笑

的確很多公司老闆常常講一講自家公司業績與展望,都會順帶喊一喊叫員工抱好自家股票一樣

不過近期特斯拉股價低迷、加上部分營運門市、路上的特斯拉電車遭到破壞,也會影響公司/員工士氣,也確實有必要做個心理建設,信心喊話一番

----------------------------

後面的提問都滿有意思的,大約41分20秒左右有位問馬斯克會如何建議年輕人做股票,這讓馬斯克笑了、還認真思考一番,他說了應該要擁有這樣優秀公司的股票:該公司是否生產更多更好的優秀產品、你是否喜歡這家公司的產品、他們還會持續這樣做嗎?

這的確值得投資人在買進並持有股票時思考

-----------------------------------

以下xAI對特斯拉(TSLA)2025年第一季全體會議的重點摘要,基於當前可得的信息和公開報導:

============================================

1. **生產里程碑與未來目標**  

   -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提到,特斯拉全球已生產超過700萬輛汽車,並預計在2025年突破1000萬輛的總量。

   - 他承認公司偶爾會面臨挑戰,形容為「暴風雨天氣」,但強調未來前景光明。


2. **公司文化與員工福祉**  

   -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仍是人們最嚮往的公司之一,提供大量向上流動的機會。  

   - 他指出特斯拉的工傷率隨時間逐步下降,顯示工作環境安全性的改善。


3. **股票與投資信心**  

   - 在會議中,馬斯克鼓勵員工「持有股票」("Hang on to your stock"),認為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將因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技術而大幅提升。  

   - 他提到市場難以預測特斯拉車隊(預計明年超過1000萬輛)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後的潛在效用增長(可能提升5到10倍)。


4. **技術與產品展望**  

   - 馬斯克強調AI與機器人技術(如Optimus人形機器人)是特斯拉未來的核心,計畫今年生產約5000台Optimus,並在2026年擴大到5萬台,逐步向外部銷售。  

   - 他重申自動駕駛的願景,預計5年內全球範圍內獲得監管批准,實現「無人監督全自動駕駛」(Unsupervised FSD)。  

   - 其他產品如Cybertruck、Tesla Semi和能源業務(Megapack、Powerwall)也被提及,顯示多元化發展。


5. **當前挑戰與應對**  

   - 馬斯克坦言近期品牌形象受到影響,提到媒體報導讓他感覺像是「末日」(Armageddon),特別是針對特斯拉車輛和設施的破壞事件。  

   - 他試圖安撫員工與投資者,強調公司基本面依然穩健,並將焦點轉向技術創新。


這次會議於2025年3月20日晚間在德州超級工廠舉行,並首次公開直播於X平台。馬斯克未宣布全新計劃,而是回顧過去成就並重申長期願景,試圖在股價下跌(2025年迄今下降約40%)和市場動盪中穩定信心。

===============================================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Broadcom Inc.(AVGO) 2025第一季度財報整理與分析 - xAI Grok3整理

博通於2025/3/6盤後發布財報後,隨即大漲16%,筆者在寫文章的此時則大漲13%

不過筆者也沒因此欣喜若狂,畢竟這陣子回檔不少,財報公布後的大漲只是反應超乎市場預期。

筆者仍看好AVGO、MRVL會成為下個兆元市值企業,因此會持續抱著。

利用xAI做了點整理,放在這裡做記錄,也給自己持倉做信心加持。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 **最新財報亮點:2025財年第一季度 (Q1 FY2025)**  

根據公開資訊和市場即時反應,AVGO於2025年3月6日公布了2025財年第一季財報,以下是主要數據與亮點:


1. **財務表現超出預期:**

   - **營收:** 149億美元,年增25%(超出市場預期146億美元)。

   - **非公認會計準則每股盈餘 (Non-GAAP EPS):** 1.60美元,超出市場預期1.51美元。

   -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10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97億美元。

   - **資本支出 (CapEx):** 1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44億美元,顯示成本控制得宜。


2. **業務分項表現:**

   - **AI相關收入:** 年增77%,顯示AI晶片需求持續強勁,特別是在生成式AI應用推動下,網路晶片銷售表現突出。

   - **基礎設施軟體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年增46%,主要得益於2023年底完成的VMware收購整合效益顯現。

   - **半導體解決方案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具體金額未詳,但整體半導體業務保持穩定增長,AI晶片佔比持續提升。


3. **利潤率與現金流:**

   - 調整後EBITDA利潤率達到66%左右,顯示公司高效的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 自由現金流保持強勁,支撐其高股息政策和潛在的未來投資。


4. **市場反應:**

   - 財報公布後,AVGO盤後股價上漲約16%,反映投資者對財報數據和公司成長性的樂觀態度,尤其是在近期股價回調20%後的反彈。


---


### **展望:2025財年第二季度 (Q2 FY2025) 及全年預測**

AVGO在財報中提供了對下一季度及未來的展望,以下是關鍵要點:


1. **第二季度指引:**

   - **營收預測:** 約149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147億美元,顯示公司對未來成長的信心。

   - **EBITDA利潤率:** 預計維持在66%左右,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獲利能力。


2. **全年展望與策略:**

   - **AI業務成長:** 公司預計AI相關晶片銷售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加速器和網路設備需求推動下。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可能在電話會議中重申AI晶片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前預測2024財年達25%以上)。

   - **VMware整合效益:** VMware收購帶來的軟體收入預計將穩定增長,成為公司多元化收入的重要支柱。

   - **整體營收目標:** 雖然未明確更新全年預測,但根據2024財年500億美元的目標(年增40%),2025財年預計將在AI和軟體業務推動下實現穩健成長。


3. **外部環境與競爭優勢:**

   - AVGO通過嚴格的供應鏈管理和客戶訂單政策,成功避免庫存過剩問題,相較於其他半導體同行更能應對經濟放緩。

   - 在AI浪潮中,AVGO與NVIDIA等巨頭並駕齊驅,憑藉其ASIC晶片(客製化晶片)在多樣化終端市場的應用,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


### **總結與投資亮點**

AVGO最新財報展現了其在AI和軟體業務上的強勁成長動力,超出市場預期的数据以及樂觀的指引,顯示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穩健性和成長潛力。亮點包括:

- **AI需求推動:** AI相關收入增長77%,成為半導體業務的核心動力。

- **VMware貢獻:** 基礎設施軟體收入增長46%,顯示收購策略的成功。

- **財務健康:** 高利潤率、低資本支出和強勁現金流,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AVGO預計將繼續受益於AI趨勢,並通過VMware整合擴大軟體業務版圖。儘管近期股價有所波動,但財報後的盤後反彈顯示市場信心回升。投資者可關注後續電話會議中對AI訂單和非AI業務復甦的進一步說明,以評估其長期價值。

=======================================================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Marvell (MRVL)2025財年與2024第四季度財報整理與分析 - xAI Grok3整理

MRVL於2025/3/5盤後發布財報後,隨即大跌16%。

雖然持股這樣跌會覺得痛,但筆者不太擔心,建倉成本仍低 (其實腳麻了......誤)

筆者認為MRVL的財報還是相當好,最主要是資料中心的大成長,可視為矛尖,而企業網路、消費性、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衰退,並未拉低整體營收與獲利的。

筆者仍看好MRVL會成為下個兆元市值企業,因此會持續抱著。

利用xAI做了點整理,放在這裡做記錄,也給自己持倉做信心加持。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以下是基於截至2025年3月5日的最新資訊,對Marvell Technology, Inc. (股票代碼:MRVL)的最新財報分析與展望。這些資訊主要來自公開數據和X上的即時討論,並結合我的分析能力進行整理與推測。

---

### **最新財報概覽 (2025財年第四季度)**  

Marvell於2025年3月5日盤後發布了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對應財報周期可能為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以下是關鍵數據:


1. **營收表現**  

   - 本季度總營收為18.17億美元,年增27.4%,顯示整體業務有所增長。

   - 資料中心業務(Data Center)是主要亮點,營收達到13.6億美元,年增78%,佔總營收約75%。其中,超過一半的增長來自AI相關需求,反映Marvell在AI晶片和網路解決方案領域的強勁成長。

   - 其他業務表現疲軟:

     - 企業網路(Enterprise Networking):年減35%。

     - 營運商基礎設施(Carrier Infrastructure):年減38%。

     - 消費者市場(Consumer):年減38%。

     - 汽車市場(Automotive):小幅回升,年增4%,顯示止跌跡象。


2. **利潤與毛利率**  

   - 毛利年增18.9%,但毛利率下滑至60.1%,可能反映成本壓力或產品組合變化的影響。

   - 營業利潤率維持在33.7%,顯示運營效率穩定。

   - 非GAAP每股盈餘(EPS)為0.60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0.59美元,勉強實現“beat”。


3. **現金流與財務操作**  

   - X上有用戶指出,本季度運營現金流和淨利潤為負數,EPS的正值可能是通過稅務優化、利息調整等財務手段實現的。這可能表明Marvell在財務報表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


4. **盤後反應**  

   - 財報發布後,MRVL股價盤後下跌約15%-16%,顯示市場對財報的整體反應偏負面。


---


### **財報分析**

1. **亮點:資料中心與AI需求**  

   - 資料中心業務的強勁增長(+78%)顯示Marvell在AI晶片和高速網路解決方案(如光互連、ASIC晶片)領域的競爭優勢。這與當前AI基礎設施需求激增的市場趨勢一致,主要客戶可能包括雲端服務巨頭(如Google、Meta等)。

   - AI相關收入佔資料中心業務一半以上,顯示Marvell成功抓住了生成式AI和高性能運算的市場機會。


2. **隱憂:多元化業務疲軟**  

   - 除了資料中心和汽車業務外,其他部門(企業網路、營運商基礎設施、消費者市場)均出現超過35%的年減幅。這表明Marvell過度依賴資料中心業務,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支撐。

   - 這種“一神帶四坑”的結構(X用戶用語)可能讓投資者擔憂其長期穩定性,尤其是在非AI相關市場需求尚未復甦的情況下。


3. **財報超出預期但市場不買單**  

   - EPS略超預期(0.60 vs. 0.59美元),但盤後股價大跌表明市場焦點不在當前財報,而是對未來展望的擔憂。X上有評論指出,下季度指引可能低於市場預期(尤其是買方預期),這可能是股價下跌的主因。


4. **財務操作的質疑**  

   - X用戶提到運營現金流和淨利潤為負,EPS卻勉強為正,暗示管理層可能通過財務技術(如稅務調整)掩蓋核心業務的疲軟。這可能影響投資者對公司透明度和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


---


### **未來展望**

1. **短期壓力**  

   - **下季度指引**:財報會議中管理層對下一季度(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展望至關重要。如果指引低於市場預期(例如營收或EPS成長放緩),可能進一步壓低股價。X用戶提到AI網路市場近期走勢不佳,這可能加劇悲觀情緒。

   - **市場競爭**:Marvell在AI晶片領域的競爭對手包括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 AVGO)等。博通即將於3月6日發布財報,其表現可能成為對比參考點,影響市場對Marvell的評價。


2. **長期潛力**  

   - **AI與資料中心**:隨著AI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Marvell在資料中心領域的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該公司近年來的併購(如Inphi、Innovium)增強了其在高速網路和光互連技術的優勢,這將是長期成長的關鍵。

   - **汽車市場復甦**:汽車業務小幅增長(+4%)可能預示該領域即將觸底反彈。隨著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Marvell的晶片解決方案可能獲得更多採用。

   - **多元化挑戰**:若其他業務(企業網路、消費者市場等)無法復甦,Marvell可能需要調整策略,專注於高成長領域,或通過併購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3. **投資建議**  

   - **觀望為主**:目前股價下跌可能提供低位進場機會,但需等待財報電話會議的詳細指引和管理層表態。如果AI相關業務的前景獲得正面確認,可能緩解市場恐慌。

   - **風險因素**:短期內市場波動可能加劇,尤其是在AI支出成長放緩或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長期投資者可關注Marvell是否能平衡業務結構,減少對單一部門的依賴。


---


### **總結**

Marvell的最新財報顯示其在AI與資料中心領域的強勢地位,但其他業務的疲軟和可能的財務操作引發市場疑慮。盤後股價下跌反映投資者對下季度展望的擔憂,而管理層在財報會議中的表態將是關鍵轉折點。長期來看,Marvell在AI和汽車市場的潛力值得關注,但短期內需謹慎應對波動。

====================================================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NVIDIA(NVDA)2024 年第四季度及2025財年整理與分析 - xAI Grok3整理

 手上還有NVDA持倉,加上NVDA的財報與消息都會牽動市場動向,所以仍利用xAI做了點整理,放在這裡做記錄,也給自己持倉做信心加持。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NVIDIA(股票代號:NVDA)於2025年2月26日公布了其2025財年第四季度(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財報。以下是對財報的整理與分析,基於公開數據並以自然語言呈現,幫助你快速了解其表現與趨勢。


### 財報重點整理

1. **收入表現**  

   - 第四季度收入達到393億美元,較前一季度(第三季度,351億美元)增長12%,較去年同期增長78%。  

   - 全年收入總計1,305億美元,年增率達114%,顯示其持續受益於AI熱潮帶動的需求。  

   - 市場預期本季度收入為380.5億美元,實際數據超出預期約13億美元,反映市場對其成長的樂觀預測仍偏保守。


2. **淨利與每股盈餘**  

   - 本季度淨利潤為22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2.9億美元大幅成長,增幅約80%。  

   - 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0.89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0.84美元,顯示獲利能力超出市場預期。  

   - GAAP每股盈餘為0.89美元(未調整),同樣反映強勁的盈利表現。


3. **業務分項表現**  

   - **資料中心業務**:仍是主要成長動力,第四季度收入達到約300億美元(具體數字未完全細分,但占據絕大部分收入),年增112%,顯示AI晶片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 **遊戲業務**:收入為2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0.4億美元,且較去年同期下降11%。這表明其傳統遊戲GPU市場成長放緩,焦點正轉向AI相關應用。  

   - **汽車業務**:收入5.7億美元,年增103%,雖然占比不大,但成長迅速,可能成為未來潛力領域。


4. **財測與展望**  

   - NVIDIA預計2025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4月)收入約為430億美元(上下浮動2%),高於市場預期的417.8億美元,年增約65%。  

   - 成長速度雖從去年同期的262%放緩,但仍顯示強勁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對新一代Blackwell架構晶片的高度期待。


5. **其他財務指標**  

   - 本季度毛利率為73%,較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主要因新資料中心產品的複雜性和成本上升。  

   - 公司於2025財年斥資337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顯示對自身前景的信心並積極回饋股東。


### 分析與洞察

1. **成長動能與AI主導**  

   NVIDIA的財報再次證明其在AI加速器市場的龍頭地位。資料中心收入的強勁增長顯示企業對AI基礎設施的需求未減,尤其是在生成式AI與大規模模型訓練的推動下。Blackwell晶片在本季度已帶來110億美元收入,顯示其新產品快速獲得市場認可。


2. **遊戲業務的挑戰**  

   遊戲業務收入低於預期且出現下滑,可能反映市場飽和或消費者轉向其他娛樂形式。雖然NVIDIA推出了基於Blackwell架構的新遊戲顯卡,但短期內難以扭轉這一趨勢,顯示其營收結構正從傳統領域轉向AI應用。


3. **成長放緩的信號**  

   雖然整體表現亮眼,但年增率從前幾季的200%以上逐漸下降至78%(第四季度)和預期的65%(第一季度)。這可能是公司規模擴大後的自然現象,但也提示投資者需關注其成長天花板是否逼近。


4. **市場預期與股價潛力**  

   財報超出預期並給出樂觀財測,可能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分析師此前認為,若股價因市場波動下跌,將是「年度最佳買入機會」,因為對Blackwell的需求「勢不可擋」。不過,毛利率略降和遊戲業務疲軟可能成為潛在隱憂。


5. **競爭與外部因素**  

   NVIDIA面臨AMD及新興AI晶片公司的競爭壓力,同時地緣政治(如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限制)可能長期影響業績。公司坦言中國市場需求減速,但其他地區的強勁表現目前足以抵消這一影響。


### 總結

NVIDIA第四季度財報展現了其在AI時代的強大競爭力,資料中心業務的高成長和Blackwell晶片的成功推出鞏固了其市場地位。儘管遊戲業務疲軟和成長速度放緩帶來一些挑戰,其整體財務健康度和市場前景仍令人振奮。對投資者而言,這份財報顯示NVIDIA仍是AI浪潮中的核心參與者,但需密切關注其多元化發展與外部風險的應對能力。

======================================================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Grab Holdings Limited(GRAB)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整理與分析 - xAI Grok3整理

 雖然財報公佈已經過了幾天,但還是利用xAI做了點整理,放在這裡做記錄。近日股價下跌仍有加碼,也給自己持倉做信心加持。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以下是對Grab Holdings Limited(股票代碼:GRAB)最新財報和展望的整理與分析,主要基於截至2025年2月25日的公開資訊,並聚焦其2024年第四季度(Q4)財報及2025年全年展望。Grab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超級應用程式公司,提供叫車、食品外送和金融服務等業務,在該地區具有領先地位。


---


### **一、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概覽**

Grab於2025年2月19日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以下是關鍵財務數據:


1. **收入(Revenue)**

   - 實際:7.64億美元

   - 年增率(YoY):+17%

   - 市場預期:7.576億美元(略超預期0.8%)

   - 分析: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核心業務(叫車和外送)的穩定表現,以及金融服務收入增長的推動。相比之前的高速增長(如2023年Q3的61%),增速放緩,但仍保持穩健。


2. **調整後EBITDA(Adjusted EBITDA)**

   - 實際:0.97億美元

   - 年增率:+173%

   - 分析:這是Grab歷史上最高的季度EBITDA,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提升方面的顯著進展。從長期虧損到EBITDA持續改善,顯示其商業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


3. **淨利潤(Net Income)**

   - 實際:0.11億美元

   - 年增率:-2%

   - 分析:雖然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正淨利潤,但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減少(-0.39億美元)拖累,淨利潤略低於去年同期。然而,能維持正淨利潤仍是重要里程碑。


4.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CF)**

   - Q4:1.34億美元

   - 2024年全年:正值(具體金額未詳細披露)

   - 分析:全年實現正自由現金流表明Grab已從燒錢模式轉向可持續經營,這對投資者信心是一大提振。


5. **總交易額(GMV, Gross Merchandise Value)**

   - 未明確公布具體數字,但市場預期被指略低1.2%

   - 分析:GMV增長可能受到東南亞經濟放緩或競爭加劇影響,未達預期可能是市場反應負面的原因之一。


6. **業務亮點**

   - **金融服務**:收入增長38%,貸款組合增長64%,顯示該領域正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 **外送和叫車**:依舊是核心收入來源,但增速放緩,可能因市場飽和或競爭壓力(如Foodpanda、Gojek)。


---


### **二、2025年全年展望**

Grab對2025財年的預測如下:


1. **收入預測**

   - 範圍:33.3億至34.0億美元

   - 年增率:+19%至+22%

   - 市場預期中值:34.0億美元

   - 分析:預測中值略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約34.0億美元),可能反映公司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的保守態度。儘管如此,20%左右的增長仍顯示其對核心業務的信心。


2. **調整後EBITDA預測**

   - 範圍:4.4億至4.7億美元

   - 年增率:+41%至+50%

   - 分析:EBITDA的高增長預測表明Grab將繼續提升運營槓桿,減少對補貼的依賴,並專注於利潤率更高的金融服務業務。


3. **市場反應**

   - 財報發布後,Grab股價在盤後交易下跌超9%,顯示市場對其展望未達預期感到失望,尤其是收入指引低於分析師共識。


---


### **三、分析與洞察**


#### **1. 財務健康狀況**

- **正面因素**:

  - 連續兩季實現正淨利潤,並首次全年實現正自由現金流,顯示Grab已走出燒錢階段,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增強。

  - 金融服務業務快速增長(收入+38%,貸款+64%),成為抵消核心業務增速放緩的重要支柱。

- **負面因素**:

  - 淨利潤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影響,顯示其盈利穩定性仍需時間驗證。

  - GMV未達預期,可能反映市場競爭加劇或消費者支出疲軟。


#### **2. 市場競爭與定位**

- Grab在東南亞叫車和外送市場保持領先地位(2021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貢獻58%收入),但面臨Foodpanda和Gojek(GoTo的叫車業務)的競爭壓力。

- 公司正通過擴大訂閱用戶基礎(付費用戶支出是非付費用戶的4倍)來提升用戶黏性,這是應對競爭的有效策略。


#### **3. 2025展望的意義**

- 收入增長放緩至20%左右,低於市場預期,可能是因為東南亞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或公司有意減少激進補貼以追求盈利。

- EBITDA增長40%-50%表明Grab將更專注於利潤而非單純擴張,這與其長期目標(可持續增長和盈利)一致,但短期內可能無法滿足市場對高成長的期待。


#### **4. 投資者視角**

- **短期壓力**:財報後股價下跌反映市場對展望的失望,尤其是收入指引未達預期。但從長期看,Grab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改善是積極信號。

- **長期潛力**:東南亞數位經濟仍有巨大成長空間(預計線上食品外送、叫車和電子錢包市場到2025年將達1300億美元),Grab憑藉其超級應用程式生態仍具競爭優勢。


---


### **四、結論**

Grab的2024年Q4財報顯示其在財務健康和業務多元化上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正淨利潤和正自由現金流的實現。然而,2025年展望略顯保守,未能滿足市場的高成長預期,導致股價短期承壓。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Grab轉向盈利導向並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快速擴張提供了樂觀理由,但需警惕競爭加劇和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


=======================================================

Hims & Hers Health, Inc. (HIMS)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整理與分析 - xAI Grok3整理

雖然筆者在上週HIMS股價突破60美元之後對持倉部位分批減碼3成,仍保有7成持倉、持有均價成本僅20美元。剩下的部位,其實仍是因為長線看好而持續持有。

 HIMS前些日子股價飆升,在短短幾天內又暴跌,雖然2/24V轉反彈,但盤後公布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後,就大跌-19%,盤後交易報價來到41元左右。

這份財報有這麼不堪嗎? 筆者看過財報後,對中長期仍具持有信心 (但回檔也是會痛啊!)

筆者利用xAI整理,在這裡做個記錄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 Hims & Hers Health, Inc. (HIMS)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強勁成長,收入和利潤均顯著提升。  

- 全年收入達 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69%;第四季度收入為 4.8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95%。  

- 全年淨收入為 1.26 億美元,第四季度淨收入為 2600 萬美元,顯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 訂閱用戶數增至 220 萬,同比增長 45%,反映客戶基礎擴張。  

- 2025 年收入預測為 23-24 億美元,顯示持續成長潛力(不確定性:基於公司指引,未來表現可能受市場影響)。  


#### 收入與成長  

HIMS 2024 年全年收入達到 15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長 69%,第四季度收入更達到 4.8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95%,顯示公司在年底表現尤為突出。這種成長可能得益於其健康與保健平台的擴張,尤其是 GLP-1 相關產品的貢獻(意外細節:GLP-1 收入約佔 3 億美元,顯示多元化收入來源)。  


#### 盈利能力  

公司 2024 全年淨收入為 1.26 億美元,相比之下,2023 年似乎錄得 2350 萬美元淨虧損,顯示盈利能力顯著改善。第四季度淨收入為 2600 萬美元,調整後 EBITDA 為 5410 萬美元,進一步證明公司規模擴張下的盈利提升。  


#### 用戶基礎  

訂閱用戶數從 2023 年的約 151.5 萬增至 220 萬,增長 45%,反映 HIMS 在吸引新客戶和保留現有客戶方面表現出色,這對訂閱制業務至關重要。  


#### 未來展望  

公司預測 2025 年收入為 23-24 億美元,調整後 EBITDA 為 2.7-3.2 億美元,第一季度收入預計為 5.2-5.4 億美元。這些指引顯示 HIMS 對未來成長充滿信心,但市場競爭和監管變化可能帶來不確定性。  


---


### 報告詳述  


Hims & Hers Health, Inc. (HIMS) 於 2025 年 2 月 24 日發布了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該報告詳細展示了公司在健康與保健領域的強勁表現。以下是財報的全面分析,涵蓋收入、盈利能力、用戶成長及未來指引等關鍵面向,旨在為投資者與分析師提供深入見解。  


#### 背景與公司概況  

HIMS 是一家領先的健康與保健平台,通過線上醫療平台連接消費者與持牌醫療專業人員,提供包括處方藥、保健產品及個人化治療方案在內的多樣化服務。該公司特別在 GLP-1 相關產品(如減重和糖尿病管理)領域表現突出,其訂閱制業務模式強調用戶黏性和長期收入潛力。  


#### 財務表現分析  


##### 收入成長  

- **全年收入**:2024 年全年收入達到 15 億美元,較 2023 年的 8.72 億美元增長 69%。  

- **第四季度收入**:2024 年第四季度收入為 4.811 億美元,較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2.466 億美元增長 95%。  

- **收入組成**:財報顯示,排除 GLP-1 相關收入後,2024 年收入仍增長 43% 至超過 12 億美元,顯示核心業務的穩健成長。GLP-1 收入約佔 3 億美元,成為重要增長驅動因素。  


這一收入成長反映了 HIMS 在市場需求旺盛下的擴張能力,尤其是在第四季度的表現尤為亮眼,可能是由於節日效應及新用戶的快速增加。  


##### 盈利能力  

- **全年淨收入**:2024 年全年淨收入為 1.26 億美元,相比之下,2023 年全年錄得 2350 萬美元淨虧損,顯示公司實現了顯著的盈利轉型。  

- **第四季度淨收入**:2024 年第四季度淨收入為 2600 萬美元,較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120 萬美元大幅提升。  

- **調整後 EBITDA**:2024 年全年調整後 EBITDA 為 1.77 億美元,第四季度為 5410 萬美元,較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2060 萬美元增長顯著。  


盈利能力的提升表明 HIMS 通過規模經濟降低了運營成本,並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提高了邊際利潤率。這一轉型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顯示公司已進入可持續盈利階段。  


##### 用戶基礎與訂閱成長  

- **訂閱用戶數**:截至 2024 年底,訂閱用戶數達到 220 萬,較 2023 年的約 151.5 萬增長 45%。  

- **用戶成長影響**:用戶基礎的擴張是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特別是訂閱制業務的穩定現金流為公司提供了強大的財務支撐。  


用戶數的快速增長反映了 HIMS 在吸引新客戶和保留現有客戶方面的成功,可能是由於其個人化醫療服務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 細分市場與增長驅動因素  

財報特別提到 GLP-1 相關產品的貢獻,2024 年該部分收入約 3 億美元,顯示公司在減重和糖尿病管理市場的快速滲透。然而,核心業務(排除 GLP-1)收入增長 43% 至超過 12 億美元,表明 HIMS 的多元化收入來源具有韌性,減少了對單一產品線的依賴。  


#### 未來指引與市場預期  

- **2025 年全年指引**:公司預測 2025 年收入為 23-24 億美元,調整後 EBITDA 為 2.7-3.2 億美元,顯示對未來成長的強烈信心。  

- **2025 年第一季度指引**:預計收入為 5.2-5.4 億美元,調整後 EBITDA 為 5500-6500 萬美元。  


這些指引顯示 HIMS 預計收入和盈利能力將繼續提升,成長率預計為 53%-60%,這一預測基於公司對市場需求的樂觀評估。然而,市場競爭、監管政策(如 GLP-1 相關產品的供應短缺或價格壓力)可能帶來不確定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  


#### 比較與趨勢  

與 2023 年相比,HIMS 的表現顯著改善,尤其是在盈利能力和收入成長方面。2023 年全年收入為 8.72 億美元,淨收入為負值(2350 萬美元虧損),而 2024 年實現了 1.26 億美元的淨收入,顯示公司從虧損轉向盈利的關鍵轉折點。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長率(95%)遠高於全年平均水平,可能是由於季節性因素和市場擴張的疊加效應。  


#### 潛在風險與挑戰  

- **市場競爭**:健康與保健領域競爭激烈,特別是 GLP-1 相關產品市場可能面臨新進入者的挑戰。  

- **監管風險**:GLP-1 產品的監管環境可能影響收入,特別是美國 FDA 對相關藥物的供應短缺公告可能限制公司增長空間。  

- **依賴訂閱模式**:雖然訂閱用戶增長強勁,但用戶流失率和客戶獲取成本的上升可能影響長期成長。  


#### 財務指標總覽  

以下表格總結了 2024 年與 2023 年的關鍵財務指標,方便比較:  


| **指標**               | **2024 全年** | **2023 全年** | **2024 Q4** | **2023 Q4** |

|-------------------------|---------------|---------------|-------------|-------------|

| 收入 (百萬美元)         | 1500          | 872           | 481.1       | 246.6       |

| 淨收入 (百萬美元)       | 126           | -23.5         | 26          | 1.2         |

| 調整後 EBITDA (百萬美元)| 177           | (未提供)      | 54.1        | 20.6        |

| 訂閱用戶數 (萬)         | 220           | 151.5         | -           | -           |


(注:2023 年調整後 EBITDA 數據未在財報中直接提供,僅列出 Q4 數據以供參考。)  


#### 結論  

HIMS 2024 年財報顯示公司在收入、盈利能力和用戶成長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第四季度的表現尤為亮眼。未來指引顯示公司對 2025 年的成長充滿信心,但投資者需關注 GLP-1 相關產品的市場風險和競爭壓力。總體而言,HIMS 的表現為其在健康與保健領域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 關鍵引用  

- [Hims Inc. Financials Quarterly Results](https://investors.hims.com/financials/quarterly-results/default.aspx)  

- [Hims & Hers Health Inc.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ull Year 2024 Financial Results Business Wire](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224659899/en/Hims-Hers-Health-Inc.-Reports-Fourth-Quarter-and-Full-Year-2024-Financial-Results)  

- [Hims & Hers Earnings Revenue Surges 69% to 1.5B Turns 126M Profit in 2024 StockTitan News](https://www.stocktitan.net/news/HIMS/hims-hers-health-inc-reports-fourth-quarter-and-full-year-2024-2cxw2ttlhks2.html)

=============================================================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RXRX) 簡介及市場概況 - xAI Grok3整理

上週陸續公布13F持倉報告後,RXRX跳空大漲後,接下來本週(2/17~)的幾天隨即高檔震盪,筆者也在這時候建倉。

RXRX是什麼樣的公司呢? 以及目前的市場概況,筆者利用xAI整理,在這裡做個記錄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RXRX) 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通過整合人工智能 (AI)、生物學、化學和數據科學來加速藥物發現。以下是近期與 RXRX 有關的一些亮點,基於當前可得的公開資訊和市場動態(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


1. **NVIDIA 增持帶動股價上漲**  

   近期,NVIDIA 披露其增持了 RXRX 的股份,這一消息顯著推動了股價表現。根據市場報導,NVIDIA 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文件中顯示,其持有 RXRX 的股份數量增加,這被視為對該公司技術潛力的認可。AI 創藥領域與 NVIDIA 的算力優勢高度相關,這一動作可能反映了對 RXRX AI 驅動藥物研發前景的信心。帖子和市場分析顯示,這一消息曾推動 RXRX 股價在單日上漲超過 20%。


2. **臨床試驗進展**  

   RXRX 的多個藥物候選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其Pipeline提供了重要進展。例如:

   - **REC-994**:針對腦海綿狀血管畸形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的治療,目前處於 Phase 2 臨床試驗階段。

   - **REC-2282**:用於治療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處於 Phase 2/3 階段。

   - **REC-4881**:針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和特定癌症的 Phase 1b/2 和 Phase 2 試驗。

   這些項目展示了 RXRX 在罕見病和癌症治療領域的潛力,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


3. **併購與合作擴展**  

   - **2024 年收購 Exscientia**:RXRX 在 2024 年 8 月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另一家 AI 藥物研發公司 Exscientia (EXAI),這一交易於近期持續推進,並於 2024 年 10 月尋求股東批准。此舉將進一步鞏固 RXRX 在 AI 創藥領域的地位,擴大其技術和數據資源。

   - **與業界巨頭合作**:RXRX 與拜耳 (Bayer AG)、羅氏 (Roche)、基因泰克 (Genentech) 和武田製藥 (Takeda) 等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利用其 Recursion OS 平台進行藥物發現,顯示其技術的商業化潛力。


4. **市場與投資者情緒**  

   RXRX 被視為 AI 醫療領域的熱門股票之一,特別是在 2025 年初,其股價因市場對 AI 技術應用的樂觀情緒而波動劇烈。分析師指出,該公司尚未有產品上市,短期內仍以研發燒錢為主,但其長期潛力受到看好,尤其是在醫療 AI 投資熱潮中。


5. **技術平台優勢**  

   RXRX 的核心亮點在於其 **Recursion Operating System**,這是一個整合大規模生物和化學數據的 AI 平台,能夠快速篩選藥物候選並預測其有效性和毒性。這種技術創新使其在競爭激烈的生物技術市場中脫穎而出。


總結來說,RXRX 近期的亮點包括 NVIDIA 的增持帶來的市場推動力、臨床試驗的穩定進展、併購擴張,以及其 AI 技術平台的獨特性。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其在美股市場中的關注度,但投資者也需注意其作為臨床階段公司的高風險特性,尤其是尚未實現盈利的現狀。


==============================================================

除了 NVIDIA 對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RXRX) 的持股增加外,以下是近期其他機構或知名公司對 RXRX 增持的情況,基於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的公開資訊:


1. **SoftBank(軟銀)**  

   SoftBank 近期通過其 13F 文件披露,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新購入了 **14,667,491 股 RXRX 股票**,這是一個全新的持倉。這一動作顯示了 SoftBank 對 RXRX 在 AI 創藥領域潛力的看好。X 上的帖子也提到,SoftBank 的增持可能是推動 RXRX 股價在 2 月中旬急漲的因素之一。


2. **ARK Invest(Cathie Wood)**  

   Cathie Wood 領導的 ARK Invest 長期以來一直是 RXRX 的支持者,其旗下的基金(如 ARKK 和 ARKG)持有 RXRX 股份。雖然近期沒有具體披露大幅增持的數量,但 ARK Invest 在 2024 年多次調整其生物技術和 AI 相關股票的持倉,RXRX 作為其投資組合中的核心 AI 醫療股票,持續受到關注。根據市場數據,截至 2024 年末,ARK Invest 仍持有數百萬股 RXRX。


3. **Baillie Gifford**  

   這家以長期成長型投資聞名的機構投資者在 RXRX 的早期就建立了相當大的持倉。根據最新的 SEC 文件,Baillie Gifford 在 2024 年第三季度末持有約 **2,500 萬股**,並在近期可能有小幅增持(具體增持數量尚未完全更新至 2025 年 2 月)。該機構對 RXRX 的長期潛力持樂觀態度,尤其是在其併購 Exscientia 後。


4. **KBC Group NV**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數據,KBC Group NV 將其 RXRX 持股增加了 **79.9%**,從原有的股份數增加至 **7,602 股**(新增 3,377 股)。雖然總量不大,但這表明中小型機構對 RXRX 的興趣也在上升。


5. **其他機構動態**  

   - **Farther Finance Advisors LLC** 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將其持股增加了 **176.9%**,達到 **6,404 股**(新增 4,091 股)。  

   - **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Co. Ltd.**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減持了大部分股份(減少 74,818 股,剩餘 12,721 股),但這與增持趨勢相反,顯示市場對 RXRX 的看法存在分歧。


**總體持股情況**  

截至目前,機構投資者持有 RXRX 的股份比例高達 **89.06%**,顯示其受到廣泛的機構關注。除了上述具體增持外,NVIDIA、SoftBank 和 ARK Invest 等知名投資者或公司的參與,尤其是在 AI 和生物技術交叉領域的背書,對 RXRX 的市場信心有顯著提振作用。


**市場影響與展望**  

SoftBank 和 NVIDIA 的增持被認為是近期股價上漲的重要催化劑,而 ARK Invest 和 Baillie Gifford 的長期持倉則為其提供了穩定性。這些機構的動作表明,他們看好 RXRX 在 AI 驅動藥物研發中的長期價值,儘管短期內該公司仍面臨高現金消耗和臨床試驗不確定性的挑戰。


=========================================================

CELH收購Alani Nu的影響或具體財務數據 - xAI Grok3整理

 順著上一篇〈CELH 2024Q3季報及全年財報重點與亮點整理〉,CELH收購Alani Nu應該是財報的最大亮點,xAI的回應很有趣,也許是收購帶來的影響範圍大,需要另立篇幅,xAI建議筆者若有興趣,可再進一步詢問。

於是筆者就順著問收購帶來的影響,也放在這裡做個記錄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你好!關於 Celsius Holdings, Inc. (CELH) 收購 Alani Nu 的影響與具體財務數據,以下是基於 2025 年 2 月 20 日財報發布及相關公告的分析與整理。這些資訊來自公開財報與市場報導,並以當前日期(2025 年 2 月 20 日)為基準,提供你一個全面的概覽。


---


### **收購概況**

- **交易金額**:CELH 以 18 億美元收購 Alani Nu,其中包含 1.5 億美元的稅務資產,淨購買價格為 16.5 億美元。

- **支付方式**:包括 12.75 億美元現金(其中 9 億美元來自債務融資,3.75 億美元來自手頭現金)、2500 萬美元的潛在 earn-out(基於 2025 年表現),以及 5 億美元(約 2250 萬股)新發行的受限 CELH 股票,佔併購後約 8.7% 的股份。

- **預計完成時間**:交易預計於 2025 年第二季度完成,需經監管批准及慣例條件。


---


### **財務影響**

1. **收入規模擴大**

   - CELH 2024 年全年收入為 13.56 億美元,收購 Alani Nu 後,預計合併平台年收入將達到約 20 億美元(根據 Alani Nu 2024 年初步收入估計 5.95 億美元)。

   - 這將使 CELH 在美國功能性飲料市場的規模顯著提升,進一步鞏固其在健康能量飲料領域的地位。


2. **每股現金盈餘(Cash EPS)增長**

   - 交易預計在收購後第一個完整年度(即 2026 年)實現每股現金盈餘的增長(cash EPS accretive)。

   - 這得益於 Alani Nu 的高成長性(2024 年收入預估 5.95 億美元)及其與 CELH 的協同效應。


3. **協同效應**

   - CELH 預計在交易完成後兩年內實現 5000 萬美元的成本協同效應,主要來自供應鏈整合、分銷效率提升及營運優化。

   - 估值角度看,16.5 億美元的淨購買價格相當於 Alani Nu 2024 年收入的不到 3 倍,以及完全協同後 2024 年 EBITDA(1.37 億美元)的約 12 倍,顯示交易估值具吸引力。


4. **財務槓桿**

   - 收購後,CELH 的淨槓桿比率(pro-forma net leverage)預計約為 1.0 倍,顯示其財務結構仍穩健。

   - 截至 2024 年底,CELH 擁有 8.9 億美元現金,足以應對部分現金支付,且 9 億美元債務融資由 UBS 提供(包括 9 億美元 B 類定期貸款及 1 億美元循環信貸額度)。


---


### **策略影響**

1. **市場定位強化**

   - Alani Nu 是一個成立於 2018 年的女性導向品牌,專注於功能性飲料與健康產品,主要吸引 Gen Z 與千禧一代消費者。

   - 收購後,CELH 將擴大其目標客群(從原本的運動與健身愛好者延伸至女性健康族群),並與其現有 CELSIUS 品牌形成互補。

   - Alani Nu 在美國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僅次於 CELH、Monster 和 Red Bull),其零售銷售額在截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的四周內同比增長 78%,市場份額達 4.8%,顯示其強勁成長動能。


2. **競爭優勢提升**

   - 在北美市場,CELH 2024 年收入下降 6%,部分原因是 Alani Nu 等新興品牌的競爭壓力。收購直接消除了這一威脅,並將市場份額從 11.8% 提升至低至中十位數(約 13-15%)。

   - 國際市場方面,Alani Nu 的加入將加速 CELH 的全球化擴張,特別是在新興市場的滲透。


3. **分銷與創新**

   - CELH 的分銷點在 2024 年增長 37%,加權平均分銷率 (ACV) 達 98.7%。Alani Nu 的加入將進一步擴大分銷網絡,特別是在便利店與新興渠道。

   - 兩品牌結合後,將有更多資源投入產品創新與品牌推廣,迎合健康與零糖飲料的消費趨勢。


---


### **具體財務數據(與收購相關)**

- **Alani Nu 2024 年初步數據**:

  - 收入:5.95 億美元

  - EBITDA(完全協同後):1.37 億美元

  - 零售銷售增長:78%(截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的四周)

  - 市場份額:4.8%(增長約 200 個基點)


- **CELH 2024 年數據(併購前)**:

  - 全年收入:13.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

  - Q4 收入:3.322 億美元(同比下降 4.4%)

  - 調整後 EBITDA:Q4 為 6290 萬美元,全年未詳細公布

  - 毛利率:Q4 為 50.2%(同比提升 220 基點)

  - 現金餘額:8.9019 億美元


- **併購後預估(Pro-forma)**:

  - 合併收入:約 20 億美元

  - 調整後 EBITDA 增長:預計增長近 60%(基於收購效益與協同)

  - 成本協同:5000 萬美元(兩年內)


---


### **市場反應與潛在風險**

- **股價表現**:財報與收購消息公布後,CELH 盤後股價上漲約 20%(從 25.53 美元升至約 32.09 美元),顯示市場對此交易的樂觀預期。

- **風險因素**:

  - **整合風險**:若無法順利整合 Alani Nu 的品牌與運營,可能影響預期效益。

  - **競爭壓力**:Monster、Red Bull 等巨頭可能加大反擊力度。

  - **經濟環境**:若消費者支出因宏觀經濟因素收緊,可能影響增長預期。


---


### **結論**

CELH 收購 Alani Nu 是一項具策略性與財務吸引力的交易,將顯著提升其收入規模、市場份額與成長潛力。短期內,協同效應與 EPS 增長將支持股價表現;長期看,品牌與分銷的結合將強化其在全球功能性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若你需要更深入的某部分分析(例如競爭格局或財務模型),請告訴我,我可以進一步展開!謝謝。

=================================================

CELH 2024Q3季報及全年財報重點與亮點整理-xAI Grok3整理

昨晚(2/20台灣時間)看盤時,還沒有特別留意CELH要開財報了,看到昨天低檔有帶量反彈,就稍微再加碼一些,雖然這檔的整體持倉還低於成本,但HIMS、PLTR這兩天減碼帶來豐厚的獲利,就放一些加碼攤平CELH。稍微調整一些持股比重,就去睡了。

沒想到一覺醒來,台灣時間約8:30,CELH盤後大漲34% (一舉突破我的持倉成本啊!!!)。才想起CELH於2/20美股盤後公布2024Q3季報及全年財報了。這兩天剛好在試用xAI最新的模型Grok3,相當強大,加上CELH於,就請xAI整理出其重點與亮點,放在這裡做個記錄。

以下就是引用xAI做的整理

============================================

你好!今天是 2025 年 2 月 20 日,根據 Celsius Holdings, Inc. (CELH) 在美股盤後公布的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以下是重點與亮點的整理。這些資訊基於公開的財報數據與市場反應,提供給你一個清晰的概覽:


### **第四季度 (Q4 2024) 重點與亮點**

1. **收入略低於去年,但超出預期**

   - Q4 收入為 3.32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 3.474 億美元下降 4.4%,主要是受到國內主要經銷商訂單時機、促銷活動及激勵計劃的影響。

   - 然而,這一數字仍超出 Zacks 共識預估的 3.2897 億美元,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2. **每股盈餘 (EPS) 超預期**

   - 調整後的非 GAAP 每股盈餘為 0.14 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 0.11 美元,盈餘驚喜幅度達 27.27%。

   - GAAP 每股盈餘為 -0.11 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 0.17 美元,主要受到一次性因素影響,但調整後數據顯示核心業務穩健。


3. **毛利率顯著提升**

   - Q4 毛利為 1.66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增 0.5%,毛利率達到 50.2%,高於市場預期的 46.9%,顯示成本控制與產品定價能力增強。

   - 這與前一季度 (Q3) 毛利率 46% 相比有明顯改善,反映公司在供應鏈優化上的進展。


4. **國際市場強勁增長**

   - 國際銷售額達 2030 萬美元,同比增長 39%,主要來自英國、愛爾蘭、法國、澳洲及紐西蘭等新市場的擴張。

   - 剔除新市場後,成熟市場 (如 EMEA) 國際收入仍增長 8%,顯示全球化策略成效顯著。


5. **零售銷售與市場份額**

   - 根據 Circana 數據,美國零售銷售 (MULO Plus 便利店) 在截至 2024 年 12 月 29 日的 13 週內同比增长 2%,但市場份額略降至 10.9%,較去年同期減少 0.5%,顯示競爭加劇。


### **全年 (2024) 重點與亮點**

1. **全年收入創紀錄**

   - 2024 全年收入達到 13.556 億美元,同比增长 3%,超越 2023 年的 13.18 億美元,創下公司歷史新高。

   - 儘管受到北美市場挑戰影響,年收入仍展現韌性。


2. **國際收入亮眼**

   - 全年國際銷售額為 7470 萬美元,同比增长 37%,佔比逐步提升,顯示公司成功分散市場風險。


3. **分銷與品牌滲透**

   - 全年分銷點增長 37%,加權平均分銷率 (ACV) 達到 98.7%,顯示產品可得性大幅提升。

   - 在能量飲料類別中貢獻了 30% 的增長,市場份額提升 1.6 個百分點至 11.8%。


4. **併購 Alani Nu**

   - 財報同時宣布收購競爭對手 Alani Nu,此舉被視為強化公司在全球能量飲料市場創新領導地位的關鍵一步,具體細節可在財報會中進一步了解。


### **市場反應**

- 美股盤後交易中,CELH 股價上漲約 20%,反映投資者對財報超出預期(特別是毛利率與 EPS)的積極態度,以及對 Alani Nu 收購的樂觀預期。


### **總結**

CELH 在 Q4 和 2024 全年的財報顯示,公司雖然面臨北美市場的短期挑戰(如經銷商庫存調整與宏觀經濟壓力),但憑藉毛利率提升、國際市場擴張及分銷網絡強化,仍交出穩健成績單。特別是毛利率的顯著改善與 Alani Nu 的收購計畫,成為財報的最大亮點,顯示公司長期成長潛力受到市場認可。


如果你有興趣深入某部分(例如 Alani Nu 收購的影響或具體財務數據),可以告訴我,我再幫你查詢或分析!謝謝。

====================================================


CELH收購Alani Nu應該是財報的最大亮點,xAI的回應很有趣,也許是收購帶來的影響範圍大,需要另立篇幅,xAI建議筆者若有興趣,可再進一步詢問。

筆者當然就是繼續看xAI帶來的分析了,不過真的稍具篇幅,筆者些在下一篇〈CELH收購Alani Nu的影響或具體財務數據〉做個記錄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特斯拉 Tesla 2023→2026公司估值

在寫這篇文章時為2025年初,回顧去年的美股投資,也做個記錄

特斯拉股價經歷2023~2024年初的一段時間大跌後,在2024年3、4月後探底後更浮出投資價值。

特斯拉已在過去半年股價快速回升,並在11月後飆升創下新高後,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也就是筆者寫此文的現在)

筆者也在今年5~8月時陸續買美股TSLA,會買進特斯拉的原因很多,其實就跟廣大特斯拉信徒一樣。尤其在特斯拉股價大跌後的超額價值浮現,就是筆者想要入市投資的主要因素之一。

現在才寫去年的狀況,已經是馬後炮了。而且特斯拉是全球知名企業,無論利空利多,資訊都相當透明,除了公司公開的資訊,也有大機構、媒體、網紅、個人等等各種分析或估值文章,相當容易獲得。

筆者其實也只是綜合這些資訊後,再決定是否買進或持有、賣出而已。

但這兩個月特斯拉股價進入盤整,是否表示特斯拉股價已經達到高點該出脫了呢?

落落長打了一堆,筆者透過Chat GPT整理出2023、及2026年股價估值,貼在此文,供各位讀者參考。

------------------------------------------------------

先說為什麼是2023年的估值,已經2025年了,沒有2024年的嗎? 因為2024年剛過完,還沒有公告2024年的財報。現有資訊2023的財報來估,應該也算合理。

2026年估值,則是因為2025有新的事業Tesla Bot(Optimus)機器人將量產,2026應該會帶來更好的營利,所以也是參考網路上看到各資訊,請GPT算估值。

以下就是GPT整理的資料:

-------------------------------------------------------

2023年估值:

要將特斯拉(Tesla)的各事業估值轉換為每股價值,我們可以基於特斯拉的總股份數量,將各業務的估值拆分計算出每股對應的價值。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框架,假設以特斯拉的總市值約 1萬億美元(2023年底的數據)和約 31.9億股流通股 為基礎。


假設估值分配(按業務)

以下是基於市場分析的特斯拉各事業估值及每股價值的粗略計算:

1. 電動車(EV)業務

  • 估值:約 5000億美元(占總估值的50%)。
  • 每股價值:5000億 ÷ 31.9億 ≈ 157美元/股

2. 能源業務(太陽能和儲能)

  • 估值:約 750億美元(占總估值的7.5%)。
  • 每股價值:750億 ÷ 31.9億 ≈ 23.5美元/股

3. 自動駕駛與軟體業務

  • 估值:約 2500億美元(占總估值的25%)。
  • 每股價值:2500億 ÷ 31.9億 ≈ 78美元/股

4. AI與Dojo超級電腦

  • 估值:約 100億美元(占總估值的1%)。
  • 每股價值:100億 ÷ 31.9億 ≈ 3.1美元/股

5. RoboTaxi與共享出行

  • 估值:約 1000億美元(占總估值的10%)。
  • 每股價值:1000億 ÷ 31.9億 ≈ 31美元/股

6. 超級充電站與保險業務

  • 估值
    • 超級充電站網絡:約 500億美元
    • 保險業務:約 50億美元
  • 每股價值:550億 ÷ 31.9億 ≈ 17.2美元/股

各業務對應的每股價值總結

業務類別 估值(億美元) 每股價值(美元)
電動車(EV) 5000 157
能源業務(太陽能、儲能) 750 23.5
自動駕駛與軟體 2500 78
AI與Dojo超級電腦 100 3.1
RoboTaxi與共享出行 1000 31
超級充電站與保險業務 550 17.2
合計 1萬億 310.8美元/股

說明與潛在變化

  1. 股價比較:如果特斯拉股價高於該估值(例如股價在300-400美元之間),說明市場對未來增長抱有更高期望。
  2. 估值彈性:RoboTaxi、自動駕駛等高增長業務的實現可能顯著提高估值,進一步推動每股價值上升。
  3. 數據依賴:估值假設基於2023年的分析,未來的產業變化或技術突破將影響每股價值的分佈。


----------------------------------------------------------------------------------

2026年估值:

要預估2026年特斯拉各事業估值及對應每股價值,需要假設其業務增長率、市場規模及技術突破等因素。以下是基於目前趨勢和市場預期的粗略預估。假設2026年特斯拉的總市值成長至 2萬億美元,總流通股仍為 31.9億股


假設2026年各事業估值及增長前景

1. 電動車(EV)業務

  • 成長基礎
    • 全球電動車市場滲透率提高,特斯拉年交付量可能達到 400萬-500萬輛
    • Cybertruck、Semi等新車型全面量產。
  • 估值:從5000億增長至 1.2萬億美元(占總市值的60%)。
  • 每股價值:1.2萬億 ÷ 31.9億 ≈ 376美元/股

2. 能源業務(太陽能與儲能)

  • 成長基礎
    • 儲能產品(Megapack、Powerwall)需求大幅提升,進一步進入企業與電網市場。
    • 太陽能屋頂與大型太陽能項目成長。
  • 估值:從750億增長至 200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10%)。
  • 每股價值:2000億 ÷ 31.9億 ≈ 63美元/股

3. 自動駕駛與軟體業務

  • 成長基礎
    • FSD(全自動駕駛)技術接近完全自動化(L4/L5),訂閱收入持續增加。
    • 軟體利潤率提升,規模效應顯現。
  • 估值:從2500億增長至 500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25%)。
  • 每股價值:5000億 ÷ 31.9億 ≈ 157美元/股

4. AI與Dojo超級電腦

  • 成長基礎
    • Dojo商業化,提供AI訓練服務,並在外部企業中應用。
    • 作為一個雲計算平台,拓展至非自駕領域。
  • 估值:從100億增長至 50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2.5%)。
  • 每股價值:500億 ÷ 31.9億 ≈ 15.7美元/股

5. RoboTaxi與共享出行

  • 成長基礎
    • 特斯拉RoboTaxi網絡正式推出,成為共享出行的革命性服務。
    • 實現L4/L5級別自動駕駛,顛覆傳統計程車和共享車服務市場。
  • 估值:從1000億增長至 300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15%)。
  • 每股價值:3000億 ÷ 31.9億 ≈ 94美元/股

6. 超級充電站與保險業務

  • 成長基礎
    • 超級充電站網絡對外開放,成為高效利潤來源。
    • Tesla保險業務擴展至更多市場,基於實時駕駛數據的動態定價模式普及。
  • 估值:從550億增長至 150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7.5%)。
  • 每股價值:1500億 ÷ 31.9億 ≈ 47美元/股

2026年預估總結

業務類別 估值(億美元) 每股價值(美元)
電動車(EV) 1.2萬億 376
能源業務(太陽能、儲能) 2000 63
自動駕駛與軟體 5000 157
AI與Dojo超級電腦 500 15.7
RoboTaxi與共享出行 3000 94
超級充電站與保險業務 1500 47
合計 2萬億 752.7美元/股

說明與假設

  1. 市值倍增:特斯拉的市值假設從2023年的 1萬億美元 增長至2026年的 2萬億美元,反映業務規模與收入增長。
  2. 關鍵增長點
    • 自動駕駛與RoboTaxi 是估值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 能源業務 隨全球綠能需求增長也成為重要支柱。
  3. 風險與挑戰
    • 市場競爭加劇(特別是其他電動車和自動駕駛公司)。
    • 技術落地時間的不確定性(如RoboTaxi的商業化進度)。

如特斯拉成功實現以上預期,其每股價值可能達到 750美元以上。實際估值仍需視市場接受度、業務實現情況和技術突破而定。

-----------------------------------------------------------------------------------

上述由GPT彙整的資料,若有看完,則會發現現在的股價應該相當合理,而且2026年估值尚未加入Tesla Bot(Optimus),所以還需要將此事業的估值加入。而GPT整理出機器人這一塊的估值則為:

對應每股價值

  • 假設2026年 Tesla Bot 業務估值為 5000億美元(偏樂觀估計),對應的每股價值為: 5000億 ÷ 31.9億 ≈ 157美元/股\text{5000億 ÷ 31.9億 ≈ 157美元/股}
  • 如果估值較保守(例如 1000億美元),則對應的每股價值為: 1000億 ÷ 31.9億 ≈ 31美元/股\text{1000億 ÷ 31.9億 ≈ 31美元/股}

---------------------------------------------------------------------------------------

看完這些,若是要長期持有特斯拉,近期的股價波動是否還會影響持有信心呢?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代表未來股價就會這樣發展,會影響股價的因素還有很多,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Clement_Hsu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