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GenoPro 2016 家系圖軟體安裝設定、與初步使用

在社工/社福體系的工作者,因為工作需求,經常要畫家系圖,市面上能畫家系圖的軟體少之又少。「圈內」廣為人知的,就是在Word已經行之有年的家系圖增益集。

照理說,家系圖應該是:「工作者看到圖,對於服務對象的家庭狀況就能一目瞭然,並精簡(或不需要)額外的文字解說」

不過家系圖增益集雖然實用(不得不用),功能也相當「基本」,服務對象的家庭狀態(包含各種不同的疾病、失智、吸毒/藥物濫用、關係等等) ,Word增益集是沒有提供更詳細素材的,其實都得額外用文字說明。對工作者來說,又多了一道工。














▲Word增益集與GenoPro工具列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製圖功能上的差異


如果有一套家系圖軟體可以包含素材越多,工作者需要用到的文字越少;而製圖的功能越強、便利性越高,自然也能提升工作者的效率。GenoPro大概就是市場上有含括這些功能的軟體了,而且可以達到繪製生態圖的能力。

▲官網上介紹的繪製範例,功能是不是相當強大呢? (擷取自https://www.genopro.com/genogram/)



其實這一套軟體已經相當久了,軟體也有不斷升級、授權費用也不貴,在冷門專業軟體中相當不錯的。該軟體可免費使用(可參見第二部分筆者寫道的授權介紹),使用者可自行到GenoPro官網下載軟體

每個組織的性質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至於是不是能符合組織/工作者的需求?必須要說,就請需求者自行體驗、評估了

本篇文章共分成兩個部分,首先是GenoPro的安裝與設定,第二部分則是檔案格式與授權

-------------------------------------------------

GenoPro的安裝、設定流程

1.    下載後執行InatallGenoPro.exe

2.    基本上都是選擇預設的安裝設定,並點選「I accept the agreement」同意協議內容後,就可以開始安裝




















3.    安裝完成後會自動開啟程式,並且跳出註冊訊息,如果不註冊,按取消就會到操作介面,只是每次開啟程式都會跳出提醒,且每個檔案(包含該檔案所有分頁)最多僅到25人,但其餘操作功能皆相同。(可參閱第二部分的授權介紹)

















4.    回到操作介面後,雖然GenoPro會自動偵測語系,但測試幾台電腦後發現,安裝後都會自動選簡體中文。到工具列的「語言」選擇繁體中文,接著會跳出一個確認視窗(大致是詢問是否要連網更新語言包),點選是、並稍待一會時間,操作介面就會變更為繁體中文。到這個步驟就安裝完成可以開始使用了














----------------------------------------
GenoPro的操作方式,功能滿強大的、也是中文介面,詳細功能就請讀者自行摸索了(我已經脫離社工太久了,要我畫家系圖比畫網路架構圖還難啊@@”)。接下來第二部分,要說明的是跟檔案系統與授權相關的。

檔案格式

先來說檔案,GenoPro儲存檔案的附檔名僅有「.gno」,測試各種文書軟體都無法開啟gno檔。這樣如果繪製好的家系圖要如何呈現到其他台沒有安裝GenoPro的電腦呢?

有兩種方式:
1. 一種是利用PDFCreator這類的軟體,將做好的家系圖「列印」成PDF檔,就可在其他裝置開啟。

2. 另一種則是直接在GenoPro環境下,用滑鼠框選家系圖,再複製到Word、PowerPoint之類的Office軟體貼上。(這就跟Microsoft Visio圖複製到Office軟體的操作一樣)













▲左側是GenoPro,滑鼠框選、或是Ctrl+A全選,複製後可以直接貼到Word(右側),且格式不會跑掉


最後來說對使用者/單位來說相當重要的 - 「授權」

1. 無註冊使用:
其實GenPro的授權/使用限制算是相當寬鬆,不需註冊就有完整功能,只是單一檔案限制在25個人以內,除非是要拿來畫族譜,不然通常就能應付社會工作者要畫的家系圖。

值得注意的是,單一檔案限制25人也包含分頁檔,也就是說,假設有一個檔案,只有一個分頁檔,則分頁檔在25人以內都可存檔;但如果這個檔案,有三個分頁檔,總和在25人之內也可以存檔。只要超過檔案人數,就會出現無法存檔的訊息

2. 免費試用:
註冊後可以獲得一組序號,可使用14天的完整功能,也就是沒有單一檔案25人的的限制。註冊方式不難,只要在註冊畫面選擇第一項,再依指示填寫資料,就會獲得一組序號,再回到註冊畫面輸入序號即可。





















3. 購買授權:
GenoPro的授權,可參考官網的購買頁面,單1使用者49美元,不算貴。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版」授權,只要1795美元,而且可以再細看說明,適用購買授權企業/組織所屬的電腦、筆記型電腦、員工家中電腦、承包商的電腦等等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跟該企業/組織關係的人都可使用,是相當寬鬆的授權。只要是稍具規模的社福組織,購買企業版的CP值相當高。
















▲官網的授權購買頁面的價格表截圖 (擷取自:https://www.genopro.com/buy/)














▲官網的企業滿授權說明頁面截圖 (擷取自:https://www.genopro.com/buy/site-license/)



 ---------------------------------------------------

寫到這裡,這篇只能算是初步介紹,近期筆者服務的組織也在嘗試使用這套軟體。
各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如果想要嘗試更有效率的、有別於Word增益集的家系圖軟體,不妨就試試這一套吧!

如果有發現有趣或特別的地方,也希望能多多回饋、分享,後續也將整理更多的使用介紹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操作心得/筆記 - 旺宏2337

今天將旺宏全數出場了,雖然整個波段賺了不少,但可惜的是前陣子高點60元的時候沒有全部及時出場,最終在45元左右出清



---------------------------------
先說說當初的進場時機:

2016/4/29,這陣子看到新聞說到旺宏將在5月全額交割,但是營運面轉好、拚轉虧為盈......之類的報導。這類的報導,其實都看看就好,因為旺宏虧很久了、也年年喊轉虧為盈,股價卻也一直溜滑梯。所以這樣的報導不足以構成進場的理由

決定進場的理由有兩大原因:其一是看季報,當時已經可以看到2015Q4、2016Q1的季報跟前一年同期相比,毛利率、營益率、稅前、稅後等等都有顯著成長,再來則是看看現金流量、損益表等等,「看不出」有被灌水的跡象。(財報有很多綿綿角角,我也只是會看、但不精)

第二個原因是幾個月營收都是跟前一年同期相比都是年增,再套用到第一個因素,往後都能維持住,要達成全年損益兩平、或轉虧為盈的機會就高很多了

整體營運面有好轉,但仍處在虧損狀態,淨值將低於5元,所以將在5月打入全額交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將這檔視為Peter Lynch說的「轉機股」。

對於轉機股,我並沒有重壓下去,因為如果公司沒有轉好、而是越來越差,那就真的變成壁紙了;所以我當時進場買了一些、每股3.6元,就算成了壁紙也只是痛一下,可承受的風險。

-----------------------------------
在2016年底前,這檔就是在2.X元至5元左右載浮載沉,一直抱著,3.6元一度到2.11元,印象中看到2.6元的時候一度在想「這樣是賠了快30%了」。當時6、7月同樣抱著聰泰,60元飆到90,也賺了不少,再看到旺宏,雖然未實現損益將近-30%,但是會一直回想著當初進場的評估的幾個因素,是否仍存在? 答案依然很肯定

2017年,股價開始有進展,股價一路翻漲,期間都有利多及利空新聞,但是這不足構成出場的理由,因為從營收和季報來看都是不斷轉好;那既然轉好,為什麼沒再加碼?

因為還在全額交割,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說,很麻煩、也不方便。一直到解除全額交割、解除處置股之後才又加碼。(剛好解除全額交割後,接著又被列入處置股大約一兩週的時間)

此時已經是2017年6月,6月1日,再以15.5元加碼,但增加的成本已經是最原先3.6元進場的好幾倍了,且這個價格以那兩個月的波段來看,其實也不是最低,大約落在14~16元上下波動。

決定加碼,一來是解除全額交割的限制了,交易量會增加,像我一樣的散戶應該也會再進場,再來則是看到外資也是一路都有加碼/沒有減碼的跡象。最主要的,還是營收、季報的幾個數據都相當好,轉營已經沒問題,而且也可能高於預期;競爭同業華邦電表現也相當好。幾個因素促成加碼。

------------------------------------
隨著投入的資金增加了,心情也會隨著股價浮動,所以心臟也要跟著變大顆。

當15.5元跌到14.5元,並不是只有加碼的股票跌1元而已,還有原先3.6元漲到15.5元時,賺的獲利一起縮回去。這時候仍然是回歸到「為什麼要繼續留著/加碼這檔?」

很顯然的,持有、加碼的理由還在,就像上一段說的。而且2017年的記憶體產業整個起飛,ROM、NOR Flash也不利外,並非只有新聞上的利多,而是相關報價都水漲船高,對於評估後續營收、毛利、營益率等等持續看好,都是很好的基礎

2017年8月中、下旬減資將近51%,當然公告是老早就有,為了打消長年虧損,不過並未有消息要再增資。所以個人並不擔心,頂多只是減資後持有股數依比例減少、股價依比例跳升,持有的整體損益在重新上市日當天並不會有變化。

-------------------------------------
減資完畢後,33.3元上市,部分零股則是找到機會就補成整股,這段時間也有再加碼,做波段。

但10月~11月的操作其實不盡理想,中間有遇到漲到50元又殺回44元然後出清部分持股,47元又再加碼、一路漲到60元卻未及時出場,但幸運的是在59.1有出清部分持股。隨後股價又一路被下殺、但也有一路加碼。

直到11/29以46.2元全數出清。

算完所有成本與損益後,平均成本價落在35.53元、30%的淨損益。

從高點下來的加碼張數雖然不多,但也拖累的了原先的獲利,其實相當可惜。問題大概出在心態上仍然是被「貪」字蒙蔽住,想要賺得更多,卻在這個波段反而損失不少,而原先長抱一年半載的獲利也被壓縮到,平均的報酬率變得並不漂亮

除了獲利已經被侵蝕相當多之外,看到這幾天的K線圖,股價彷彿是從山上一路滾下山似的,卻沒有止跌的跡象;外資主力也開始砍得不手軟。技術面的部分我也不精,也只是會看看,卻也已經打算要出場,因為光是從山頂滾下來,已經咬掉不少獲利了。最後是跟幾個股友討教一番後,決定全數出場。

--------------------------------------
其實也很慶幸有這幾位志同道合的股友,大家專精的面向不同,旺宏這檔只有我碰,不過股友從籌碼面來判斷,先前已經有先提醒我了,這兩天再討教技術面後,短線上的確相當不樂觀,是最後堅定我出場的考量。大家雖然會互相給建議、但不相互干涉,自己對自己的操作負責。全數出清後,獲利其實仍相當豐厚

如果這檔賣掉之後就往上飆了,那也就算了,自己還不是真正的高手。

操作股票,其實常見一種很要不得的心態「少賺錢比賠錢還難過」。這也是我的毛病之一,隨著經驗累積,也漸漸調整心態,有守住獲利,才能找到好股後繼續投資。

當然,選股與買賣時機等操作技術也要持續精進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住宅火災警報器 (偵煙器)

前兩天中和發生住宅遭縱火的事件,也很剛好是違建、兩層樓共隔了28間出租,火災發生、悲劇也就跟著發生了......

柯P被媒體訪問時(果然是超北市長),說到要在年底解決台北市違建的沉痾,也順水推舟說到偵煙器的必要性















聽過好幾次公司的消防安全講習,也都有介紹到偵煙器。但是跟家中長輩溝通後卻說沒有必要性,認為家中都有人在、而且家裡才新裝潢線路都是新的 (這種想法真的很難理解)

但偵煙器的目的就是當火災發生時,偵煙器感應到煙霧而發出警示音,尖銳、高分貝的警示音連左鄰右舍也會聽到,被吵到後可以盡速做處置(滅火、或逃離)。如果萬一是在睡眠中遇到,那真的就能躲過死劫了。

前兩個月已經做好功課要打算要來訂了,價格不貴,一個大約500~1000都有,網購或是特力屋、好市多等實體通路也都能找到

偵煙器一個才幾百元,有的電力可以撐5年以上、有的則可以換電池;雖然不希望有朝一日會用到,但萬一用到了,可是能救很多條命的!

卻也剛好在PTT萬華板有看到龍山寺贈送1500個偵煙器交由消防隊來轉贈,只要是住在萬華區,憑身分證或租賃契約、且是5層樓以下建築、到消防局龍山分隊、雙園分隊就可以領取。不過一戶只能限領一個。
















當我跟爸在說的時候,他還是覺得家裡不需要裝(我還是很難理解,這東西防的是「萬一」,為什麼不裝?) 所以我就自己去雙園分隊登記資料、領了一個,雖然之前聽過消防安全講習,知道偵煙器的用途,但承辦人員解說很詳細,還有指導安裝與保養方式,一直強調「拿回去之後一定要貼起來、不要擺著不用」。拿回家後沒多久,就在神明廳旁的天花板貼起來......

-------------------------------------
事隔一個月左右,有天消防員來按門鈴,原來是要詢問我領的偵煙器是否有貼起來了、如果沒有貼可以協助幫我們貼;看起來是要逐戶確認當初有領偵煙器的用戶都有正確使用。

其實心裡覺得,從偵煙器贈送到逐戶確認,整個過程就是對這些用戶做火災預防;有達到效果,那這些承辦人員的辛苦就沒有白費了!

==========================
後記:
有一回家母在燙豬腳,將大火開著放著燙、人到客廳休息一下,結果放到忘記還睡著了。於是煮到水乾掉冒煙,觸動偵煙器。

當時小孩幼兒園放假,給家母帶,小孩聽到偵煙器鈴聲大作,趕緊搖家母起來,說著:
「阿嬤阿嬤! 那是什麼聲音!」

家母才想起來趕緊衝到廚房,發現整鍋水已經快煮乾了,所幸冒的還是水煙,趕緊熄火,整理廚房。

下班回家聽家母描述,才知道有發生這件事

與親友聊了之後才知道,這種情況還不少見,當然都是有及時發現才沒釀災

----------------------------------
2021/4/19
筆者2020年底搬到新家,也是趁著房屋裝修,在每個房間都裝設一顆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murmur......

會內的ESET Server從九月底開始,就嘗試將ERA 5升級至6版,但是都一直失敗,翻了很多原廠的文件、還浪費好幾天的生命(是說加班有時數照算啦),索性先退回5版後擱著,就這麼一個多月過去......

最近剛好簽續約,才知道台灣二版有針對ERA 4/5升級到6有專門的課程 = =
(還真的有台灣二版這家公司存在、以及台灣本地的技術支援,這比一堆軟體代理商有誠意多了)

原來躍升到6版之後,整個界面和架構根本大改,搞到很多企業/組織IT,才會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庫,以及升級課程。

好吧,原來我只是遇到雞毛蒜皮的問題,新版Endpoint端還另外需要裝設Agent,裝完之後就搞定了,Console端能正常抓到Endpoint端。













----------------------------------------
是說這幾年伺服器虛擬化之後,處理Server環境容易太多了、也有效率多了。做一個全新封裝的vhd、開快照、不對就還原/重來,以往需要好幾個小時的過程,現在都幾分鐘就能搞定,還能不斷重複。

如果是幾年前,遇到這種卡關的,那浪費的生命可不是只有幾天......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日立 Hitachi RAS-22NB 冷氣拆解清潔DIY

濾網髒了拆洗雖然是最常見冷氣保養方式,但看到冷氣風鼓長了滿滿的黴,想要清潔又深不可及,也不知道還能如何保養。拜資訊發達、還有萬能的google大神所賜,發現自行拆解冷氣清洗一點也不難(難的大概就是懶得DIY吧!)
















炎熱的夏天已過,趁著週日上午老婆帶睿睿去上音樂課、二寶小丹丹也被哄睡了,少了小恐龍們的作亂,就趕緊動手清潔......

-----------------------------------------------
預估花費時間:2~4小時(拆解不難、但清洗耗時,第一次的拆解較不熟悉也會花較多的時間)

準備工具:
1. 十字起子
2. 漂白水
3. 抹布
4. 吸塵器
5. 刷子/油漆刷、奶瓶刷
6. 冷氣清潔劑 (坊間有數個品牌,要大廠牌的話可以買3M的)
7. 小漏斗(輔助工具,可有可無)
8. 掃把、畚箕
其他:口罩(給自己帶)、保持通風



--------------------------------------------------------------------
拆解:
1. 先瞭解自己的冷氣品牌/機型,然後google找看看相同型號的拆解教學,如果沒有,可以找相似機型、至少是同品牌,各個拆解部位也較為類似。像是筆者這回拆的是日立RAS-22NB,google之後沒有看到相同的教學文,於是找同品牌的教學文來參考。

可從冷氣室內機的側邊銘板看機型

2. 關閉電源,雖然筆者這次的清潔沒有將插頭或總電源拔掉,但其實拔掉比較好。雖然這類的拆解並不會拆到電線或電路板、但除了安全,也避免過程中誤觸開關而作動、損害了某些齒輪部件

3. 拆除外殼,首先要將冷氣面板、出風口正下方的螺絲先鬆開、將小蓋板掀開就可以看到,可參考照片紅框處


4. 接著就可以拆除冷氣機的「下巴」,兩側下方的側板往下扳開,有卡榫、會有點阻力,但可以放心拆,不會損壞到這些塑料件。但必須留意上述步驟的該顆螺絲要先鬆開。拆下後就先找地方放

5. 拆除出風口主要導風板:白色的主導風板往下拉,可參考下圖,將導風板取下。冷氣的導風板、中間的固定板塑料算是很好拆、有延展性,但還是要小心地拆。

6. 將濾網卸下,這在前面任一步驟前先執行皆可

7. 拆卸主面板/外殼:參考下圖紅框處,將面板的四顆螺絲拆下後,就可以將外殼拆下,圖中筆者我用紅色箭頭示意往上,拆的方向是手抓著面板殼下方,往外、往上拉開。拆下的殼就可以清潔擦拭、找地方放

拆下的殼長這樣

8. 殼拔下來了,再來就是要將接水盒/導風板拆下;拆下之前,必須要先將接收/溫度顯示器、以及導風板馬達拆下,請參閱下圖紅框處,接收/溫度顯示器兩側有螺絲需卸下,卸下時手先接住、再慢慢垂下來,避免過度拉扯到電線;而接收器右側其實還有個小小的sensor,
也請小心卸下、垂下來,這是溫度的sensor。右下角的小馬達,這是控制風向上下的馬達,有兩顆螺絲,也需一併拆下;第二張圖就是冷氣從右側來看。


9. 再來就可以將整排出風口座/集水盤拆卸下來、抽出,拆卸時,留意電線不要被拉扯到、以及水濺灑出來,集水盤和排水口的接合處也可留意是否有積水,可先用抹布將水盤內的水先吸乾,手指可以從冷氣左側伸到灰色上層的集水盤縫內,如果都沒有水,表示冷氣機安裝時量好水平、稍微傾斜到排水口。出風口座背後因為有左右風向控制馬達,所以拆下來時,最好先找個東西能夠讓盤水座靠住、再拆下左右風向控制馬達

10. 紅框標出來的位置,就是左右風向控制馬達、以及連動桿。如果仔細看,整排的風向葉片就是由連動桿一個一個連接起來,這些都是塑料、帶點彈性可輕微折彎,除了馬達有螺絲固定,其餘沒有螺絲或卡榫,拆下來的方式像是拔鈕扣,但不需要整排拆下,只要拆馬達連動的第一、二根連動桿接合處就好,相當好拆

11.這一張圖與上一張,就可以很清楚看到整個冷氣出風口、出風口座/集水盤滿滿的霉斑、集水盤還有髒水垢。其實靠近冷氣冷凝葉片,會發現還有水滴。這台冷氣安裝是在2014年的年尾,所以至今大約將滿兩年。

距離前一次開機使用已經約12小時(而且還有開機體防霉功能,就是冷氣關閉前會自動切到送風約3~5分鐘),還是有水滴凝結,也難怪長久下來冷氣出風口水氣重、容易長霉、黏霉斑,可見冷氣使用完畢,送風如果能開更久,應該可以減緩水氣凝結。

12.再更靠近一點看風鼓,慘不忍睹,如果沒有拆到這個程度,幾乎無法清理到風鼓。

拆到這裡,風鼓就可以開始清理了,可以使用刷子、吸塵器先將霉斑刷下來、吸起來,再用一些稀釋的漂白水、用抹布擦拭。剩下風鼓細部的地方如果清不乾淨,則使用奶瓶刷;一開始寫到的「冷氣清潔劑」,雖然產品說明是寫到用在冷凝葉片上,用法類似白博士,但也可以用在這裡。

這幾樣工具當然可交互使用,清理風鼓,其實是整個流程最耗時的步驟

雖然網路上有其他日立機型的清潔教學,只要卸下風鼓內軸的固定螺絲,就可卸下風鼓。但是該機型如果要拆下風鼓,研究一下之後發現應該會更耗工/耗時,因為拆下風鼓內軸的固定螺絲後,發現整個風鼓可移動,但是不足以卸下、整體還是被包住,大概還需要冷氣機右側的一些螺絲,也會影響到冷凝器的固定,這已經超出我能獨立進行的範圍了。

13.清潔,除了風鼓清潔之外,出風口座/集水盤也是用上述同樣的方式清潔,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先泡在稀釋漂白水內(水桶當然是越大越好,可以整隻泡入),清潔完之後晾乾再回裝。下圖是清潔前後比較,不需特別說明哪個前、哪個後了吧!

14.再來是冷氣排水管的地方,倒入100cc左右的漂白水,不需稀釋,可使用小漏斗輔助。出風口座/集水盤的排水口有分左右各一個,所以每台冷氣的排水管位置不見得都在右下方、也有在左下方的。

漂白水對溶解霉斑相當有效,而冷氣排水管會因為霉斑、生物膜經年累月而容易堵住,很多冷氣師傅解決冷氣排水管阻塞的方式,就是使用漂白水。冷氣排水管通常是用軟管、容易受強酸/強鹼腐蝕,所以避免使用像是威猛先生、鹽酸類的清潔劑。

15.冷氣散熱片(冷凝片)清潔:冷氣冷凝片間隙很小,網路上搜尋可以看到很專業的清洗方式,將整個冷氣外殼拆下後,電路板的地方用塑膠袋包緊,再用專門的套子將冷氣包住、然後噴冷氣清潔劑、最後用水清洗(水當然會順著排水管出去)。

不過坊間賣的這些冷氣清潔劑,的確就是可以直接噴,用法就像白博士一樣,噴完之後數分鐘就會溶解,冷凝片間隙的髒汙就會一起被帶下,順著水流排掉。所以清潔冷凝片時,最好是在集水盤尚未拆下、或是已經回裝的時候,才不會泡沫消掉、化成水滴到地上。

冷氣清潔劑標榜無毒,也不一定要用水再沖洗,但因為含有丁烷、芳香劑,使用時保持需通風,用畢後冷氣也最好送風一陣子。


16.清潔完畢後,仔細看風鼓還是有殘留的霉斑,風鼓的葉片太密集、很難完全清潔,但已經乾淨很多了,出風口也變得相當乾淨。

回裝時,其實就反序依照步驟11~2進行回裝,回裝的時間也滿快的。完全回裝完畢之後,再將周圍打掃乾淨、冷氣開一陣子看看是否有異常,如果有滴水,通常是排水管有阻塞、或是沒接好,請再檢查。

到這裡,整個清潔流程就完成了!

------------------------------------------------------
找專業的冷氣師傅來清洗,行情大約是2500~4500左右;無論是師傅清洗、或是DIY,大約都是花上2~4小時的時間。算算一小時大約就是1200元了,所以請師傅來洗並不算貴,尤其冷氣清洗其實也很吃體力、時間、也需要專業。

不過請師傅來洗,自己還是得困在家裡看著,總不可能家裡沒人放著師傅。所以合不合算就自己評估啦!

但是DIY不是只有省錢啦! 還有樂趣和成就感! 尤其冷氣完好無缺的裝回去了,清潔完也少霉味

媽:這麼厲害,家裡還有三台之後也要清喔!
我:......Orz

==================================
延伸閱讀:

=========================================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修改Windows使用者設定檔預設存放路徑(XP/Win7以上適用)

Windows的使用者設定檔,預設都是存在C:\Users,但如果要將「桌面」、「我的文件」等等資料夾/檔案移到別的路徑存取,如果是該電腦只有單一User,各資料夾逐一調整存放路徑就好(可參考前一篇:手動調整Windows使用者資料夾存放路徑)

雖然存放路徑調整了,但使用上不會有任何影響



















但如果該電腦有超過一位User使用,好比是組織內的公用電腦,User使用該電腦時都要用各自的帳號登入,C槽就很容易操爆、電腦效能也會被拖住,總不可能每個User都知道怎麼將存放路徑改到別的地方、或是每次都要IT人員幫User調整存放路徑。

這時候直接修改預設存放路徑,就可以一勞永逸

1.   系統管理帳戶(具有本機完整存取權限的帳戶、通常家用電腦User也是系統管理帳戶)執行regedit













2.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ProfileList」,可以看到「ProfilesDirectory」的預設路徑是「%SystemDrive%\Users,這個路徑指的就是「系統存放的磁碟代號下的User資料夾」,所以把這個改成自己想要的路徑,之後的User在該電腦登入時,就會在該路徑底下建立使用者設定檔及資料夾














例如,我將其路徑改成「D:\Home\」,按確定就會儲存生效。如果筆者在該電腦第一次登入,該路徑下就會產生了使用者資料夾與底下的設定檔,也就是D:\Home\clement_hsu\













但如果有Uesr是修改機碼前就已經登入過該電腦,則使用者設定檔位置仍會是在預設位置,也就是C:\Users裡頭,User還是要參照上一篇的文章(手動調整Windows使用者資料夾存放路徑)手動搬移了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紅米 Note3 (特製版)更換電池DIY

前陣子老婆的紅米Note3突然膨脹起來,使用上雖然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是手機很明顯被撐開,google之後發現這樣的案例還不少,也都是電池異常造成。

雖然不分品牌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智慧型手機已經不比四、五年前了,以前的手機設計是可拆背板,藉此更換電池與記憶卡、SIM卡。一般實體通訊行也不難買到各廠牌/規格的電池。

而近幾年的手機都是不可拆背板、無法替換電池,SIM卡或記憶卡透過側邊卡槽更換。

手機更換電池並不是難事,通常難的是手邊無可替換的電池--因為不知道電池型號、以及訂購之後還要等幾天? 而且沒有備用機的話,也等不了這麼多天,不如就近到通信行/原廠服務中心更換,通常可以立刻好、或是等個隔天就可完修。

手機過保後,維修/換電池就要使用者自費了,除了iPhone、高價手機維修價格較貴,一般Android手機更換電池其實都不貴,大多都是千元不等;以原廠來說,小米/紅米手機電池更換也是千元(料)。利用google、facebook搜尋就有很多店家資訊,也有豐富的拆機教學。如果還是沒信心自己拆換,找店家換就好。

因為幾個月前才將小米3汰換掉,小米3在當時可是旗艦機的規格,放到今年也還有中皆機的能耐,用了三年還是狀況良好、電池運作也沒有異況。但唯一的缺憾是小米系列無法插記憶卡,16G的容量在現在來說,僅能裝基本的社交/通訊APP。而這支小米3就成了備機,有機會派上用場--給老婆當備機頂幾天!

-------------------------------------
紅米3的拆機一點也不難,據瞭解算是很好拆裝的機種、也不需要特殊工具,拆殼流程如下:
1. 準備工具:退卡針、拆殼三角片;如果沒有這兩種工具,可用迴紋針、小型一字螺絲起子替代,我用的就是後面這兩種

2. 用退卡針,先將手機裡的卡槽、SIM卡/記憶卡取出

3. 使用拆殼片/一字起,將手機下方兩側的殼撬開(如下圖紅框1),再沿著殼的側邊撬開,殼就可以拆開。

4. 開殼時,要留意不要傷到指紋模組的軟排線(如下圖紅框2),很好察覺,殼拆下時不要硬拉扯,將軟排線與手機主機板上的連接點拔下就可以分離。此時就能看到紅米Note3的電池規格是BM46

5. 再來則是拆電池,下圖紅框3則是電池排線與主機板連接點,跟指紋模組軟排一樣,很好拆。拆下軟排後,就可以拆電池,但是手機電池有背膠黏住(下圖紅框4),不是很好拆,可善用一字起將背膠與電池分離,需要一些耐心與時間


拆完之後,確認電池可以卸下了,電池很好買,如果跑去光華商場不一定便宜,而且也不見得能找到相對應的電池規格。所以上蝦皮、露天、PChome商店街這類的網路店家來找就好,價格也不貴,含運費通常250~300不等(看電池規格),也可以找個出貨快一點的店家,一兩天就能到貨。

取得新電池後,只要上述流程反序進行就是裝機了,確認可以正常開機過電、充電就完成了!

------------------------------------------------------
以金額來看,回直營服務中心小米之家更換為一千元,自行更換為300元,可以省七百元,也都需要等隔天以上;但以手機單價來看,紅米Note3單價5~6千元,花千元更換電池其實並不貴、印象中原廠也有提供3個月的保固(詳情需再洽小米之家)。

所以DIY換電池合不合算,就自己評估吧!

=================================
2018/7/30後記:
感謝讀者「陳一飛」的指正,回原廠更換僅需要500元。原本以為一千元是合理價格了,僅500元價格更是實惠呢!

的確網購有很大的機會不是原廠電池、耐不耐用也是要拚人品的,所以還是回到原文的最後一段,DIY換電池合不合算,就自己評估吧!

=========================================

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使用心得/評價 - EVERWARE 手工鑄造 鐵鏟專用不沾平底鍋 31cm

先說結論:跟一般的不沾平底鍋其實沒兩樣;後面會再詳細解說

------------------------------------------
上個月,家裡的平底鍋掛了,連早上煎蛋都是一種折磨...= =

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特福不沾鍋,大約兩年左右換一次,已經換過三個。不沾鍋用到後來,總是越來越沾鍋,也越來越難使用,雖然我一直謹遵不沾鍋的使用方法--中小火、冷鍋烹調、冷卻後再清洗、忌用鐵鏟/筷/湯匙......等等。

但是媽的烹調習慣總是會用中大火炒菜、不習慣冷鍋使用、嫌中小火烹調慢,加上電木鍋鏟沒有鐵鏟好用,所以總是希望能換個適合鐵鏟用的不沾平底鍋。

適合「鐵鏟」的「不沾鍋」?

這幾乎是無解的問題,因為菜市場、電視購物雖然有看過標榜可以用鐵鏟的,但是在PTT爬到文,不少都是說「在菜市場看到現場示範的人又是大火、冷水交錯使用、又是鐵鏟敲打、乾煎/燒焦等,絲毫沒有受損,很厲害的樣子,結果買回家用沒幾次就掛了」

這讓我想起先前在電視購物頻道也有看過類似的畫面,再想想鄉民們的親身經驗,這種鍋子我還是不要碰好了。百貨公司等實體通路也很少看過標榜「鐵鏟專用不沾鍋」,找找網路上的大型網購,這總不能隨便唬爛吧!

但是問題又回到原點,適合「鐵鏟」的「不沾鍋」? 這可讓我找超久的,甚至有看到日本京瓷的不沾鍋,看起來真的很厲害,卻也很貴,而且還要去日本扛@@"

後來還是看到「EVERWARE 手工鑄造 鐵鏟專用不沾平底鍋」,各大網購都有賣
(擷取自gohappy,家裡這個鍋子也是在gohappy買的)















但也是猶豫好幾天才買的,為什麼?

因為想瞭解的資訊都沒有,好比是使用方式、注意事項等,找了各購物網,都是一樣的說明--
使用前請先詳閱說明書 [使用方式及說明在包裝紙卡背面](看到這一行文字就消火了)

再來是網路上的使用心得.......沒有。真的找不到使用心得,google廠牌、關鍵字,盡是看到一堆部落格的「假心得」,就是只有產品介紹、去哪個購物網買。要買下去真要有點心理建設......

也許我這篇心得文說是該廠牌第一篇也不為過XD

最後也跟媽討論後,也是姑且一試的心態,價格跟各大廠同級產品相比差不多、標榜台灣製造等等,「頂多就是當一般不沾鍋來用」,所以還是買了XD

-------------------------------------------------------
買來之後呢? 就是拆封囉! 但是沒有開箱照,因為本來就沒有打算寫開箱文,心得文也是後來才決定寫一篇的

先說說優點好了:
1. 真的可以用鐵鏟,使用說明白紙黑字有寫出來
2. 導熱滿快的,跟之前特福32cm平底鍋相比

好啦,優點就這樣,沒什麼特別的優點,其他功能與各家不沾鍋無異















再來說缺點:
1. 雖然可以用鐵鏟,但有使用限制,只能用倒角圓鈍的鐵鏟
2. 沒有附鍋蓋就算了,本來想說另外買,但31CM規格的鍋子真的很少,鍋蓋很難找,原廠也沒有賣。於是拿之前特福32CM的鍋蓋頂著用,只好鍋蓋「站」在鍋子上@@"
3. 對比特福,在個購物網的頁面給的資訊就很詳細,使用者至少買之前可以知道注意事項,是否適合自己。EVERWARE在各購物網的產品名稱寫道「鐵鏟專用」,產品頁面卻沒有備註使用限制、注意事項等等,要等買來之後才能知道(雖然能退貨),這個部分對我來說感覺很糟糕,所以看到使用說明後,最後我的確是拿來「當一般的不沾鍋使用」了

產品說明正反面:









































心得:
上述已經有寫到一些心得了,至於下一個鍋子是不是仍會繼續買這個牌子? 很難說,看是用多久、什麼時候用到壞,總會跟之前用過的東西(特福)做比較才會知道,但以現階段來說,如果讓我重選,我應該還是買特福的吧! (鍋蓋可沿用)

為什麼當初買來之後不退或改訂特福就好? 因為當時現用鍋子已經壞了,煎個蛋都很痛苦,只想趕快買一個新品來用。

至於為什麼不兩種廠牌的都訂,當貨都送到後再擇一留下/退貨就好,反正也還沒拆封。我只想說:「對齁! 當我在打這篇心得的時候才想到耶!」 囧rz

====================================
2018/10/06後記:這個鍋子大約在今年7月就汰換了,跟以往用兩年左右的特福,這個鍋子用不到一年就壞了,使用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在7月時還是再買了個特福不沾鍋,不過特福的產品有分三個等級,最後則是挑了皇家超抗磨鈦極系列(32cm,買了1180元)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Clement_Hsu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